new WOW().init();
乡贤事迹润无声,典型人物层出不穷。自2021年5月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派驻开州区正安街道白华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以来,周胡生牢记家乡父老和上级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始终把推进乡村振兴、造福山村百姓作为必须坚守的初心,矢志不渝带领村民发展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幸福指数。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建强基层组织,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驻村后,周胡生充分发挥国企干部及党建工作经验优势,坚持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努力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驻村一年多来,周胡生定期组织“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党员大会,院坝会等形式为支部党员、脱贫户、村民代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党的先进思想、最新政策传递到干部、群众心里。通过谈心谈话活动,与支部成员面对面、心交心。白华村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明显加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升,成功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从小村庄开辟出一条“特产之路”
白华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田少地多,人均耕地不足1亩。周胡生充分利用多年园区管理的经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资、引智、引技,用心、用力、用情地为白华村村民谋思路,找出路。通过科技帮扶措施,建立了市场化导向多维度的长效机制,引领了“党建+电商”发展模式,推出了“2+3”经营理念,“2”指“村集体+农户”,“3”指“消费帮扶、线下销售和电商直播”,做实做强了白华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
驻村后,周胡生不以宣传扶贫产品为目的,通过市场导向,优化调整了白华村的主导产业1000亩沃柑和200亩青翠李,以“产品—商品—礼品—纪念品”的营销思路,提升了白华村农产品价值,实现了村民稳定增收。驻村不久,周胡生联系多方资源,打通了物流到村难瓶颈,深度融合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与顺丰集团和中国邮政签订战略合作合同,引进了大学客优选、花城农夫、抖音、小当家等众多国内知名电商,并结合大宗团购、线下互动销售等方式,帮助举子香肠、岩上腊肉、紫水豆干、九龙山大米等开州区当地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30余万元市场销售,帮助了开州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实施“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周胡生利用来自国企的优势,不断把学习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市场、自然和经济规律意识传导给白华村村民,积极调动脱贫群体生产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焕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动力,从被动式脱贫转变为主动式致富,以“人人皆有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目标,推动整村发展。
驻村一年多来,周胡生带领驻村工作队大力宣传“你种我收”、“你养我卖”口号,并制定“周周带货”计划任务,鼓励村民发展产业,并以实际行动助销农产品。期间,因村里道路狭窄,交通并不便利,周胡生的私家车经常被道路两旁的树枝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一般不会电子支付,周胡生每次上门收货时需提前去镇上帮助兑换现金。就这样,在周胡生点对点的帮扶下,这条“外销之路”为村民带来了10余万元的收入。白华1社村民张青看在眼里,也加大了生产力度,今年起试点了5亩冬青。白华10社村民刘先彬也开垦了荒地,并尝试种植了油桃,等待来年丰收后驻村工作队帮助回收。白华5社患有眼疾的村民梁光金,摒弃了多年的“等靠要”思想,也重新振作了起来,在自家院坝搭起了鸡棚,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里其他人做榜样………此举实现了扶贫与扶志、扶智的有机融合,受到广大村民的称赞。
“办实事”要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事无小大在于利民。说到乡村振兴,你的脑海中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画面,它看起来不一定很华丽,但一定很温馨。周胡生驻村以来,一件件纾困解难的民生实事,办得扎实、办得有力,办到群众心坎上。周胡生坚持走村访户,详细了解脱贫户家中情况,精准掌握实际困难,及时找到帮扶办法,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千方百计为脱贫户创造增收条件,严守返贫红线。为了来年村民的收成能够更进一步,周胡生推动复耕不撂荒,集中整治白华村撂荒土地,争取到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重庆三千种业有限公司赠送的优质种子资源,在白华十组成功试点了10余亩甜糯玉米示范基地,并通过 “回收行动”帮助种植农户稳定增收。周胡生带领驻村工作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种植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周胡生的努力下,邀请到重庆市阿陀利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农业技术专家在白华村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帮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在周胡生的协调下,重科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相关专家多次来白华村调研产业,因地制宜地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无偿为白华村完成了为期15年的《开州区桃溪河旅游发展概念性编制规划》,通过整合沿河经济,改善了村民曾经单打独斗局面,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村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驻村一年多来,周胡生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着力以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让村民们有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周胡生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开展助学行动。在周胡生的帮助下,白华村2组村民周璇和周政、1组村民周金莲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动力,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周胡生及时为他们争取到了助学名额,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想。在周胡生的协调努力下,助学善款包含了几名学子未来几年的学杂费、生活费、活动费等,约20余万元。助学善举影响了学子们的成长轨迹,此举获得了白华村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没有群众喝彩的‘办实事’,只会沦为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笑话。把小事办好办实,一样可以赢得民心。”周胡生说。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让老百姓打心眼里“认”了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周书记这个人很好,他经常到我们这来走访,有什么困难他立马就想办法帮我们解决,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白华村1社村民谭其桂说。
不惧艰险 牢记初心使命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是第一书记应有的题中之义,“第一书记”不是一顶“乌纱帽”而是一顶“责任帽”。坚守“第一阵地”,抢占“第一时间”,发挥“第一作用”,站稳“第一位置”,到困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周胡生将“第一”写在了驻村工作的每分每秒。
今年8月,面对世纪旱情,周胡生带领驻村工作队开展宣传森林防火工作,以面对面讲述相关判罚案例的形式加强对经常窝火灰的村民进行警示宣传,组建了森林防灭火应急队伍,各队伍每日至少巡逻一次,做到了逢人必讲、见烟必查、见火就灭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扑,责有人担”。因持续干旱,白华村多口人饮池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竭现象,为保障群众稳定用水,驻村工作队成立了抗旱工作专班,开展了“送水温情,抗旱救灾”行动。极大地缓解了因持续干旱导致的用水难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11月,周胡生坚守“疫”线,“战”在一线,配合村两委高效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和物资保供等各项工作,以干在第一、拼在第一的责任担当,真正把“第一”角色发挥好,担当起守护一方的安全重任,用实干笃行筑好筑牢防疫“安全网”。白华村在近三次的核酸检测采样排查中,无一例阳性感染者。因保供防疫需要,周胡生无偿主动地当起了村民们的“专职司机”,用自己的私家车当货车,上门接送有需求采买物资的村民。驾驶期间因车胎被冒尖的石子划破,损失一条车胎让村民们很是感动。
“不只是疫情期间周书记会开车接送我们,只要我们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患有眼疾的村民梁光金说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驻村第一天起,不管工作有多忙,时间有多紧,每天有多累,周胡生都会将当天的工作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目的就是总结得失,鞭策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年多来,七本日记本,十万余字的工作纪实,记录着周胡生在白华村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他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不畏艰险,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通行在悬崖壁路,排出人饮故障,保障群众稳定用水,我们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战酷暑、抗疫情、灭山火、保供水、节用电,坚持科学精准、有序,做到抚危济困、雪中送炭。村民们对周胡生的态度从陌生到接纳再到热情,从怀疑到认可再到依靠。
小小锦旗包含无数暖心事迹
解民忧,暖民心一面锦旗,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份责任。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周胡生在推动各类资源下沉白华村的同时,也不忘助推开州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一年多来,周胡生帮助举子香肠、岩上腊肉、紫水豆干、九龙山大米等多家当地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推广地方特色品牌,实现30余万元销售收入。12月26日,开州举子香肠公司负责人一早来到白华村,亲手将一面绣有“无私奉献帮发展 消费帮扶助增长”锦旗赠送到周胡生手中,以表达对周胡生的无限感激。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火红的锦旗、浓情的感谢,饱含着老百姓对第一书记周胡生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周胡生在工作中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的真实写照,诠释着周胡生的责任和初心。锦旗代表了荣誉,但也承载着使命。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杆,周胡生表示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白华村乡村振兴工作迈向新台阶,脚踏实地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来源:上游新闻